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是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为激发光源的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技术。 20世纪50年代以电弧为光源的原子发射光谱法作为样品中微量元素分析的主要方法。后期因检出限差,精密度低,只能检出含量较高的异常,不能满足化探要求。
在70年代推出的ICP-OES带来原子发射光谱技术的复兴。ICP是一种有效的挥发-原子化-激发-电离器。ICP这种开云在线官网源基体效应很小,它所具有的“环状结构”为分析物样品易于导入提供了方便条件。
初期的ICP-OES以光电倍增管为检测器,分固定多通道同时检测型和单通道扫描顺序检测型。多通道型分析速度快、精密度好、适应大批量样品分析。但由于通道固定,不能灵活地选择谱线,不适应不同类型样品的需求。
20世纪90年代,又推出了以中阶梯光栅二维色散与固态检测器相结合的新型仪器—全谱直读型ICP-OES,实现了ICP-OES的一次革命性飞跃。
实现了高信息量的二维全谱检测,既可灵活地选择谱线、考察谱图、方便地进行背景和干扰校正,适应不同类型的样品,又保证了快速和高精度测定。
ICP-OES是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为激发光源,在高温条件下解离原子或离子,激发辐射出各种不同的特征波长的复合光,经过单色仪分光记录后,得到一系列组分中元素特征谱线。后期就是根据特征光谱的波长进行定性分析,又可根据光谱强度进行定量分析。下面是其工作原理设备图:
基本分析流程:
1、等离子的产生:高频电流经感应线圈产生高频电磁场,使工作气体(Ar)电离形成火焰状放电高温等离子体(其中等离子体最高温度可达10000k);
2、样品与高温等离子体发生作用:样品溶液通过蠕动泵进入到雾化器,因高温被汽化成气溶胶,由载气引入高温等离子体,进行蒸发、原子化、激发、电离,最终产生辐射;
3、发射光谱分析:根据产生的特征辐射谱线,经过光栅分析系统分解成能够代表各元素是单色光谱,通过半导体检测器检测,参照标液计算出样品的待测的含量。